形狀如纖纖美人玉指,顏色是鮮艷的嫩綠鵝黃,聞一聞是讓人心醉的淡淡清香。以花入饌的食材中,鮮黃花菜無疑是這個季節里令人驚艷的一味。
把美麗的花做成健康的菜,不少人喜歡用涼拌或爆炒的方式烹飪新鮮的黃花菜,認為這樣會更美味、更健康。然而,營養學家提醒我們,鮮吃黃花菜的中毒風險其實很難完全規避。所以,更好還是食用經過加工的干制黃花。
選購:“金針菜”品質有優劣
“莫道農家無寶玉,遍地黃花皆真金。”
每年六月至九月,是黃花盛開、采摘上市的季節。在黃花菜的幾大原產地——湖南、河南、陜西、甘肅、山西等省份的部分縣區,如此美麗的風景并不鮮見。
黃花菜,學名萱草,多年生草本植物,屬百合科,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。因其肥嫩的花蕾鮮美可食,曬干后形似金針,所以又稱“金針菜”。
這枚“金針”不僅可食,還能入藥。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萱草“性味甘涼,無毒、解煩熱、利胸膈,安五臟,煮食治小便赤澀”。
現代研究表明,黃花菜含有豐富的糖類、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、胡蘿卜素、維生素C等,其中蛋白質、糖類、鈣、鐵的含量比其他很多蔬菜都要高,特別是維生素A的含量,比胡蘿卜還多兩倍,這些物質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。
因此,黃花自古以來就是食用素菜中的上品,和香菇、木耳、冬筍并稱四大素山珍。“萱草忘憂,樂為食之”,“金針菜”還是古人的“忘憂草”,不僅魏晉名士嵇康在《養生論》中如此言之鑿鑿,連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都對此深信不疑,并提筆留下了“杜康能解悶,萱草能忘憂”的名句。
時下,仍有很多人喜歡吃黃花菜,鮮食可以爆炒或涼拌,干品可以用來打鹵或燉肉,怎么吃都是美味。
好的黃花菜油性大,脆嫩清口,久煮不爛,與葷素搭配都鮮美可口。那么,怎樣才能挑選到品質上乘的黃花菜呢?
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、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專家委員會成員阮光鋒接受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采訪時提醒消費者,盡量去正規的超市、市場及電商平臺購買黃花菜,因為這些渠道更有質量保障。
一般來說,優質的黃花菜聞起來有一股清爽的香氣,無異味,外觀呈淺黃或者金黃色,質地新鮮無雜物。如果購買時發現有異味、變色等現象,盡量不要購買。
食用:“忘憂草”加工不當易中毒
黃花菜雖然顏值高、味道好,但切忌大量食用,特別是新鮮的黃花菜。
更早發出預警的是清代的陳淏子。這位的園藝學家在我國重要的園藝學古籍《花鏡》里明確指出:萱草花“食之殺人”。
權威資料顯示,從1978年至2021年40多年間,我國共報道了約33起食用新鮮黃花菜導致腹瀉的事件,超過860人出現嚴重腹瀉的癥狀。
而從既往的研究成果來看,黃花菜中的秋水仙堿是導致腹瀉的罪魁禍首。
阮光鋒解釋說,秋水仙堿是一種生物堿,更初是從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來的。研究認為,盡管秋水仙堿本身沒有毒性,但它進入人體后被氧化成的二秋水堿卻是一種毒性很大的物質,這種毒素能夠強烈刺激腸胃和呼吸系統。輕微的中毒癥狀是惡心、嘔吐、拉稀以及腹痛,而更嚴重的則會有肌肉疼痛無力、手指腳趾麻木、不正常的瘀傷或者流血等癥狀。
既往資料顯示,成年人如果一次食用100克以上的鮮黃花菜(含有0.1毫克~0.2毫克的秋水仙素),就能引發中毒癥狀,一次性食用7毫克~65毫克的秋水仙素就可能致命。
不過,湖南農業大學曾建國教授及其團隊的一項更新研究發現,無法從黃花菜中檢測到秋水仙堿的存在,黃花菜中也不存在合成秋水仙堿的功能基因。
阮光鋒認為,從這一研究成果來看,中毒原因可能不是秋水仙堿。關于食用黃花菜中毒的“元兇”到底是誰,還需要科學家們繼續研究。不過,謹慎起見,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吃新鮮的黃花菜。
怎樣吃黃花菜才安全?阮光鋒叮囑消費者務必記住以下三點:
盡量將黃花菜曬干以后食用,或直接購買已經經過干制并加工好的黃花菜。
如果想吃新鮮的黃花菜,可以先將花蕊去除,然后用熱水(也可以加鹽)泡燙一個小時,浸泡之后倒掉湯汁,再烹調食用。
爆炒黃花菜的做法往往不能完全破壞相關毒素,可能因攝入過量而致人中毒,所以不要用這種方法烹制黃花菜。
阮光鋒提醒說,如果食用鮮黃花菜后出現中毒癥狀,無論輕重都必須馬上去醫院救治,與此同時,可以先自行采用簡易方法進行催吐,以減少有毒物質的吸收,但切忌自行亂服藥物,以免加重病情。
儲存:“黃花菜”存放需防潮
新鮮的黃花菜不易久放,即使放到冰箱里冷藏,更多也只能放一兩天。再加上鮮吃黃花菜的風險,所以更穩妥的辦法還是吃經過加工的,也就是干制的黃花菜。
阮光鋒建議黃花菜的加工保存可以用以下方法:
首先將采摘后的黃花菜洗凈,放在鍋里蒸,或用開水焯一遍,并撈出來瀝干,一根一根地擺放在木板或干凈的水泥地上,然后就可以放心地把它放到太陽下曬干。而之所以選擇干凈的水泥地,是因為水泥地被太陽暴曬后,溫度會升得很高,黃花菜更容易被曬干。
黃花菜如果保存不當,很容易發霉,所以曬干后的黃花菜需要放到干燥的塑料袋里,遠離潮濕的地方,更好要密封保存,定時查看。
從超市買回的黃花菜,也可以按照這個方法保存。